最近2年來,拜伺服器虛擬化普及與網路傳輸更穩固所賜,企業又掀起了桌面虛擬化的熱潮,在眾多桌面虛擬化的解決方案當中,當今最熱門的作法是,透過伺服器 虛擬化平臺派送獨立的虛擬機器給使用者,這種做法稱為虛擬桌面架構(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,VDI)。
台灣導入桌面虛擬化普及率:
iThome的CIO大調查結果也反應了這波導入熱潮,臺灣有16.8%的企業要導入桌面虛擬化,明確表達不需要桌面虛擬化的企業只有27.8%。就產業別來看,服務業、一般製造業有超過3成的公司認為不需要導入桌面虛擬化,金融業也逼近了3成。還有3成企業則在評估是否要導入,預計在未來3年之內會導入桌面虛擬化的企業僅占了7.9%。(資訊來源iThome)
導入年度 百分比
已經採用 12.5%
1年內導入 4.1%
2~3年內導入 3.8%
評估中 33.8%
有需求但未規劃 27.8%
無需求 18

 

桌面虛擬化的動機 百分比
簡化軟體更新與安裝工作 32.5%
提供統一的工作環境 32%
控管使用者環境避免資料外洩 28.2%
減少PC設備成本 27%
解決軟體版本相容問題 19.8%
強化公司外部使用的安全性 18.9%
提高老舊電腦利用率 18%
一、 桌面虛擬化產品的差異:
集中管理、分散運算 集中管理、集中運算
產品 無硬碟系統 Citrix、Thin Client、VM
資料管理 方便 方便
管理成本
建置成本 低(可沿用現有設備)
故障機率
維修成本
伺服器規格要求 低(可沿用現有設備)
應用環境 環境中有需要使用大量運算的程式 一般辦公環境
二、 精簡型電腦與傳統個人電腦差異:
三、 桌面虛擬化用戶端裝置:
桌面虛擬化不見得要用Thin Client,根據iThome 2012年CIO大調查結果,有42.5%企業是以個人電腦作為桌面虛擬化的終端裝置。

使用裝置 百分比
個人電腦或筆電 42.5%
Thin Client 19.5%
Zero Client 2.7%
VMware View讓桌面平台管理員能將作業系統、應用程式和使用者資料與基礎電腦硬體分離,藉此提供現代化的桌面平台。將這些元件集中於資料中心,能夠改善管理效率、降低成本、資料集中控管防止資料外洩並提升企業靈活度。
使用者可以在任何地點使用任何設備存取桌面。透過公司的筆記型電腦、家用PC、精簡型用戶端設備存取其個人化的虛擬桌面。在筆記型電腦和Windows PC中,使用者只需打開View Client就能顯示 View桌面。透過桌面虛擬化可將現有PC作為精簡型用戶使用,可以讓現有硬體的使用壽命延長一至三年。例如可在舊型硬體規格上使用 Windows 7新版作業系統。

 

問題 解決建議
桌面軟體不支援伺服器作業系統,或者不支援多用戶 找軟體廠商修改程式,或自行修改
桌面虛擬化系統不支援周邊裝置如,USB、印表機、讀卡機等常發生重導的問題,導致主機系統無法辨識屬於不同使用者桌面環境的周邊裝置 找周邊裝置的廠商修改設備的驅動程式、請桌面虛擬化廠商修改桌面虛擬化軟體,或者IT部門自行修改程式
當所有使用者的資料集中至機房的儲存設備上,將造成儲存容量暴增與I/O瓶頸 依據桌面應用的屬性將使用者區分為不同類型,來分配運算資源與服務等級(SLA),並且另外規畫特殊使用者的桌面應用環境,避免影響他人
占用更多網路頻寬 網路頻寬盡量大於同一時間最多上線人數所需的頻寬,尤其要注意跨WAN網路環境的穩定度與頻寬
當桌面環境都集中至機房主機上,企業必須加強機房備援機制 依據桌面應用對業務運作的重要程度,來規畫不同等級的備援與備份機制
能在任何地方、以任何終端設備登入機房主機系統,恐造成資安控管問題 加強使用者的帳號認證機制,以及內外網路的安全隔離等
IT人員要學會管理複雜的機房主機系統 辦理教育訓練課程,並建立IT部門的知識分享平臺,讓不同領域的IT人員互相指導對方
VDI是屬於一種虛擬化的架構,而客戶虛擬化架構可以採用Microsoft Hyper-V 或其它第三方的虛擬化技術。
VDA則是代表Virtual Desktop Access的存取授權,不管客戶端透過何種技術來存取已虛擬化的Windows Client就必需要購買VDA授權。微軟桌面虛擬化授權方式
RDS用戶端最終是透過遠端桌面連線工作連線到的機器是Windows Server,並在其他操作Windows, Office 或其他安裝在該伺服器上的軟體。
VDA用戶端最終是透過遠端桌面連線工作連線到的機器是安裝Windows Server上的Windows Vista或Windows 7等用戶端的作業系統。